![](../../skin/images/left_nav_titile02.png)
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
1937年9月3日,日本军舰3艘闯入厦门外港,炮击白石头、胡里山炮台和曾厝海军机场。胡里山炮台及其它炮台开炮还击,克虏伯大炮以每分钟两炮的巨大威力,击沉日军“箬竹”型13号舰。
1937年9月,日军开始进攻厦门,当时历史背景是日本为了应付下一步东南亚战场的粮食,医药等各个方面的后勤补给,非常需要建立一个贯通南北的海上交通枢纽。因为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就成了日本侵略者的首选目标。当时形势十分紧张,驻厦守卫部队的人数并不多,为了稳固和加强厦门防务,国民政府就调派了陆军157师进驻厦门。陆军157师的师长是叫黄涛。说到黄涛这个人就有必要给大家交代一下,他曾经担任德国陆军营长,是个留学德国的军人。在德国的时候还专门到克虏伯兵工厂学习过。对于炮战的理论,以及克虏伯大炮再熟悉不过。他非常清楚火炮,特别是海岸炮在反登陆作战中的重要性,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。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大队的司令大熊对他也不敢掉以轻心,所以不敢直面进攻。经过一翻小打小闹之后,在9月3号凌晨4时03分发动突袭。大熊率领的战略巡洋舰“扶桑号”、轻型航母神威号、轻型驱逐舰“羽风”号和“箬竹”163号等在空军12架飞机的掩护下,突然开到大担岛灯塔前面,列成阵势向厦门发炮轰击,以胡里山炮台为首的其它炮台积极回应。克虏伯大炮重达270公斤的穿甲爆破弹拦腰击中了日军的若竹型163号舰的重要位置(轮机部位),大熊看到这个状况非常吃惊,马上命领舰队将炮火集中轰炸胡里山炮台。又是投弹,又是低空扫射。一来对胡里山炮台和克虏伯大炮进行报复,掩护“箬竹”号撤退,但若竹号还是在青屿以北的海域沉入大海。其它的军舰一看到这种情形,全部都撤了回去。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南海域中被击沉的第一艘军舰。这次战役后,157师师长黄涛总结了战斗的经验教训,为了有效的保护守台官兵和大炮的安危,尽可能减少日军飞机的轰炸和军舰的炮击对它造成的毁坏,把东西炮台和暗道紧急加盖了厚达1米的掩体。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炮台。在抗日保卫战中,胡里山炮台和克虏伯大炮可谓功不可没。